LED灯具频闪如何定义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LED灯具因其节能、环保、寿命长等优点,逐渐成为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,在LED灯具的普及过程中,频闪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什么是LED灯具频闪?如何定义它呢?
LED灯具频闪,指的是LED灯具在正常工作过程中,由于驱动电路设计不合理或者电源质量不佳,导致LED灯珠发光频率不稳定,从而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,这种频闪现象会对人们的视觉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,尤其是对儿童和患有视觉疾病的人群。
如何定义LED灯具频闪呢?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义方式:
频闪阈值: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/T 24199-2009《照明灯具频闪性能测试方法》,LED灯具的频闪阈值定义为:在1米距离处,观察者能够察觉到的最小频闪频率,频闪阈值在120Hz以下时,人眼不易察觉;当频闪频率超过120Hz时,人眼开始感受到频闪。
频闪程度: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/T 24199-2009,LED灯具的频闪程度分为三个等级:轻微、中等、严重,具体划分标准如下:
- 轻微:频闪频率在120Hz以下,人眼不易察觉;
- 中等:频闪频率在120Hz至300Hz之间,人眼可察觉,但不会对视觉健康造成影响;
- 严重:频闪频率超过300Hz,人眼可明显察觉,并对视觉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
频闪频率:LED灯具的频闪频率是指LED灯珠发光的频率,频闪频率越高,人眼越不易察觉,过高的频闪频率可能会导致视觉疲劳、头痛等症状。
实际案例:
某公司生产的LED灯具,在低亮度模式下,频闪频率高达400Hz,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视觉疲劳、头痛等症状。
某学校教室使用的LED灯具,频闪频率在120Hz以下,符合国家标准,但长时间使用后,部分学生出现视力下降、眼睛干涩等问题。
LED灯具频闪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,为了保障人们的视觉健康,相关部门应加强对LED灯具频闪的监管,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,消费者在选购LED灯具时,也要关注产品的频闪性能,选择低频闪、高光效的优质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