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孔明灯称为什么灯具

频道:灯光设计日期:浏览:2

古代孔明灯的别称——灯具之美

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灯具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古代孔明灯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浪漫的寓意,被誉为灯具中的瑰宝,古代孔明灯在古代又被称为什么呢?

孔明灯,又称天灯、灯笼、飞灯等,源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智慧结晶,相传,诸葛亮为了鼓舞士气,利用竹篾、纸张等材料制作了一种能飞上天空的灯笼,用以传递信息,这种灯笼在古代被广泛用于祭祀、祈福、庆典等活动,寓意着吉祥、平安。

在古代,孔明灯的别称繁多,其中较为常见的有“纸鸢灯”、“竹影灯”等,这些别称不仅体现了孔明灯的制作材料,还反映了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。

“纸鸢灯”这一别称,源于孔明灯的形状类似纸鸢,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纸鸢灯,高丈余,广三尺,用纸剪成鸟形,中置蜡烛,夜放空中,光彩夺目。”这种灯笼在夜晚放飞,犹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纸鸢,令人陶醉。

“竹影灯”则体现了孔明灯的材质特点,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、高洁,而孔明灯以竹篾为骨架,纸张为灯笼,既美观又实用,宋代诗人苏轼在《孔明灯》一诗中写道:“纸灯如月照人眼,竹影摇曳动心弦。”描绘了孔明灯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。

古代孔明灯在民间流传甚广,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制作技艺和放飞习俗,如浙江温州的“元宵灯会”,四川成都的“灯会”,江苏南京的“夫子庙灯会”等,都离不开孔明灯的身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古代孔明灯还曾被用于军事侦察,据《武经总要》记载:“孔明灯,夜放空中,可照远敌,以窥其动静。”可见,孔明灯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,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。

古代孔明灯因其独特的造型、丰富的寓意和广泛的应用,被誉为灯具中的瑰宝,在历史的长河中,孔明灯以其独特的魅力,为我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无限光彩。